近年来,高淳区特殊教育学校“艺术之窗”展能课程如火如荼地开展,老师们用艺术挖掘残障学生的潜能,始终保持着支持一个学生,解放一个家庭,和谐一方社会的教育初心,产教巧结合,潜能大开发。
产教携手陶艺新
陶艺,就是利用陶泥制作艺术品,通俗点说就是“玩泥巴”,是高淳特校展能课程的特色之一。在多年的实践摸索中,学校努力使陶艺文化落实到课堂教学和各项活动中,通过拉坯机、泥板机、磨底机等专业器械进行操作,将陶艺不断实用化,使学生能掌握陶艺本领,利用陶艺本领搭建融入社会的桥梁。
拉坯机:课堂上,学生们通常先将拉坯机通电,利用其转盘旋转的惯性来实现拉坯成型,减少了自己做型的困难,增加了拉坯做型的乐趣和信心。
泥板机:学生们一般通过泥板机来制作泥板,这比以往的手工擀泥板更加规整,厚薄均匀,学生们的获得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。
磨底机:陶瓷烧成后,底部容易出现不平整的情况,这时学生们就会用磨底机对不平整的陶瓷底部进行打磨,大大提升了打磨的效率及学生们制陶的本领。
喷釉房:学校喷釉房采用了水帘式施釉柜,既方便了学生们对陶瓷进行施釉,又可以避免学生们在施釉过程中吸入釉料导致各种危险,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安全施釉的环境。如今,学生们的施釉技术越来越成熟了,陶艺作品也越来越精巧了。

精彩无限版画美
勾勒、着色、拓印,是版画教学的独特之处。现在,学校不仅着眼于版画技艺本身的教学,还着力于其实用性的开发,借助热烫机、打印机等器械印制了帆布包、衣服等生活用品。力求在提升学生审美与创造能力的同时,探讨由版画带来的产教结合之路,促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。
版画打印机:在帆布包等实用物品制作前,学生们要先对版画进行拍照,用电脑修饰照片的色彩和尺寸,然后用彩色打印机和热转印纸打印。
热烫机:热烫机的使用是学生们的一大挑战,刚开始学生们不会控制烫印的力度和时间,也不知道要远离发热的部件。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操作后,学生们终于烫印出了具有美感与质量的帆布包,看着自己印出的帆布包,学生们既喜悦又满足,对自己的下一次帆布包制作充满了期待。
每一次制作帆布包,学生们需要先将硅胶垫放进帆布包里,接着将打印后的热转印纸平整放在帆布包上,再将帆布包放在热烫机的操作台上,等待热烫机温度适宜,手把下压,听到滴滴的声音,抬起手把,拿下帆布包,拿出隔热垫,一个帆布包就做好了。在整个帆布包制作过程中,学生们的操作技能不仅得到了锻炼,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。
产品展示与售卖
近年来,学校“艺术之窗”展能课程制作的实用性作品和产品逐渐转为了校内制作、校外展示售卖的模式。在高淳老街博爱驿站——高淳残疾学生实践基地里,学生们制作的陶艺花盆、帆布袋、串珠发夹和笔筒、布艺发饰、国画扇子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欣赏、购买。学生们很开心,自信心增长了,表示要更加努力学本领,毕业后要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。


展能创新棋,产教共结合。希望特校孩子们能在各种设施设备的加持下,妙招与实招并进,学习本领,提升自我,融入社会!
(撰稿:陈起花 审稿:芮萍 发布:杨琴)